南都訊 記者劉竹溪 49年的等待,終於等來了諾貝爾獎。當年風華正茂的年輕物理學家,已經成了耄耋老者。神秘的希格斯粒子究竟是什麼?為什麼被稱為“上帝粒子”?本周日上午,中大教授、科普作家李淼將做客由南方都市報和廣東科學中心聯合舉辦的小谷圍科學講壇,與大家分享。
  1964年,三個科研小組幾乎同時獨立提出後來被稱為“希格斯機制”與“希格斯玻色子理論”,解釋了世間萬物為何會有質量,成為了“標準模型”中的重要部分。但為何只有希格斯為這一機制命名?
  這是物理學界一個美麗的誤會。因為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斯蒂文·溫伯格在1976年第一次提出“標準模型”理論時,引用的是希格斯提出的理論。由於溫伯格論文的巨大影響力,因此,“希格斯機制”和“希格斯玻色子”等說法也被廣為人知,成為約定俗成的名稱。
  李淼認為,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是一次總結性的頒獎———物理學家們終於發現了粒子標準模型中最後一個粒子,為這一理論合上了最後一章。誰會成為物理學界的下一個希格斯?誰也無法預料。
  小谷圍科學講壇(總第一百零二期)
  時間:11月10日(周日) 10:00-12:00
  主題:解讀諾貝爾獎2013之物理學———“上帝粒子”的前世今生
  演講嘉賓:李淼(中山大學教授)
  舉辦地點:廣州大學城西六路168號廣東科學中心學術交流中心
  報名網址:http://nd.oeeee.com /ndclub/
  報名電話:020-83002854(周一至周五9:00-12:00,14:00-17:30,沒有成功報名的讀者可自行前往,講座免費)
  優惠信息:憑小谷圍科學講壇入場券可優惠價換購廣東科學中心主場館門票和科技影院電影票。  (原標題:“上帝粒子”的前世今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03biolf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